[中國新聞網]婺源三件木雕作品入選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圖文)
“作品運用了線雕、透雕、淺浮雕、高浮雕、立體雕等多種手法,將鳥、禽等十余種動物、四十來位人物和十余種樹木的造型刻在長83厘米、寬40厘米、厚5厘米的楠木上,內容層次分明,多達九層。作品再現了仕、農、工、商、讀書者安居樂業、國泰民安之景象,是典型的徽派高浮雕作品,也是迄今為此徽雕作品中層次最高的作品。”8月2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非遺項目“婺源三雕”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俞友鴻正向參觀者介紹徽雕代表作《皇帝狩獵圖》。
近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工藝美術館承辦的第四屆“弘揚經典鑄造輝煌——2018·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在入選參展的作品中,婺源還有兩件木雕作品《絲綢之路》和《香山九老圖》則由國家級非遺項目“婺源三雕”代表性傳承人俞有桂親自創作雕刻。
俞有桂介紹說,作品《絲綢之路》以古老的“陸上絲綢之路”為設計靈感來源,將徽派雕刻技法與現代立體根雕技法相結合進行創作。以經典的駝隊、行商帶觀者帶到了莽莽黃沙之中,耳邊回蕩著駝鈴聲、胡琴聲,仿若置身于東西文明交流的繁榮與興盛之中,作品承載著歲月的積淀,反映了時代的旋律。而作品《香山九老圖》是在長60厘米、厚20厘米、高18厘米的檀香木上,以精湛的徽雕技法再現了唐代白居易等九位志趣相投的老者吟詩賞畫、對酒品茗、撫琴暢談、悠游自在的場景,人物神采飛揚、景物刻畫入微,構圖精巧、形神兼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據了解,作為中國當代工藝美術最高水平的國家級公益型制度性展覽,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自2012年開始已成功舉辦三屆。其入展作品均經過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委員會嚴格評審。此次展覽遴選了全國各地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優秀中青年工藝美術創作者以及院校工藝美術創作人員創作的約900件優秀作品,分兩大篇章展出。
近年來,婺源縣實施徽文化鄉土人才傳承工程,修訂完善了《“非遺”人才管理辦法》等系列工作機制,促進非遺傳承人培養制度化、規范化;同時以人才為引領,加快“三雕”“歙硯制作”等產業化非遺項目發展。俞有桂創辦了集“三雕”現場制作、展示、研究、銷售于一體的華龍徽雕廠,培養了“三雕”傳人200多人,年產值達8000萬元。如今,婺源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5個、省級非遺項目12個,培養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9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6人。(胡支遠 余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