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各地氣溫迅速回升,汛期即將來臨,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多地先后發生學生溺亡事件,令人痛心。教育部特發布預防學生溺水工作預警,提醒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高度重視,進一步強化預防學生溺水工作,切實保障學生生命安全。

一是壓實工作責任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提請屬地黨委政府,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明確教育、公安、民政、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職責分工,壓實責任,落細舉措,形成聯防聯控、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強化風險排查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公安、水利等有關部門,以農村地區學校、村莊周邊和學生上下學沿途水域為重點,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完善安全警示標識,配置安全防護設施,推動明確危險水域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逐一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是加強宣傳教育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宣傳等有關部門,通過新聞媒體、廣播電視、微博、微信、宣傳標語等多種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預防溺水安全專題教育,介紹預防溺水安全常識,強化溺水警示教育。學校要在放學、放假前等關鍵時間節點,做好預防溺水“六不”宣傳,介紹預防溺水安全常識,確保預防溺水教育落實到每一位學生。
四是密切家校聯系
各地中小學校要建立家校常態化聯動機制,通過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手機短信、微信等方式,反復提醒家長加強對子女預防溺水教育管理,督促家長增強安全意識、履行監護職責,切實做好學生放學后、周末、節假日的安全管護。
溺水事故已開始進入多發期,
希望大家安全敲響警鐘!
具體要求有哪些,
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

這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
①不了解水性,對自己的體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確估計,進入水中便可能導致溺水。②即使是習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準備活動,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時間過長,體內的二氧化碳喪失過多等原因也會在水下出現四肢痙攣、抽搐,導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③安全意識淡薄,在非開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會被水底的水草纏繞而導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④在水中互相嬉戲、打鬧,發生意外后又驚慌失措,導致溺水。⑤身體不好,患有心臟病、貧血、癲癇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舊病復發,從而導致溺水。

警惕這些溺水高風險地點
不同年齡段兒童溺水發生的高危地點不同:①4歲以下兒童的溺水高發地點主要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等。②5-9歲兒童溺水高發地點會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庫等。③10歲以上兒童活動范圍更大,主要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關于防溺水
這些認識誤區要避開
?游泳圈、充氣的水上玩具可以很好地保護孩子?——錯!沒有任何設備可以代替成人監護。?孩子溺水時,一定會拼命拍水或大喊,能被及時發現?——錯!很多溺水都是悄無聲息發生的,而且發生得非常迅速。?會游泳就不會溺水?——錯!嗆水、抽筋、過度疲勞等都可能導致會游泳的人溺水。
防溺水知識記心中!
跟著動圖一起來學習




天氣一天天熱起來
不少人選擇玩水
請互相提醒
告訴孩子
千萬不要亂玩水!
轉發擴散
讓更多的人看到
你的一次提醒
有可能在挽救
一個孩子!一個家庭!
編輯:查中強
責編:萬俊奇
終審:江衛平 |